查看原文
其他

经典,居然可以这样魔改!

锦漠 印客美学
2024-08-31

提到神明,相信大家想到的都是油画里体态丰满的人物和一双双的翅膀。


但如果这些背着翅膀的神明出现在现代生活中,那将是怎样的景象?


有没有“穿越”之感?



2021了,如果世界名画还只是“花瓶”,挂在博物馆里供人参观,怎么能对得起人类几个世纪的脑洞进步?


我们要让古典名画在现代获得二次生命力!


一些现代艺术家们就充分发挥想象力,生生把大名鼎鼎的经典作品“玩”出了新花样。

 



NO.1


古典人物惊现街头?!


乌克兰艺术家Alexey Kondakov直接把名画中的人物“邀请”进现实中。



隔壁桌的小姐姐在看这边呢!



照片中的小姐姐“来自”法国画家威廉·阿道夫·布格罗的布面油画作品《酒神女祭司》。


神话传说中酒神巴克斯女祭司嗜酒成癖、易怒凶残,布格罗颠覆了酒神女祭司的原始形象,画中女子温婉动人,优雅地坐在葡萄架下自斟自饮,表情甚至有几分腼腆。

 


身披兽皮站在夏日绿荫下,虽然有些不和谐,但如果说成是“行为艺术”或许也无不可。


这位“野性”的小姐姐是英国画家约翰·柯里尔的布面油画作品《酒神女祭司》。



同样是罗马葡萄酒与生育之神巴克斯(希腊神话中称为狄俄尼索斯)的女祭司,柯里尔选择将其描绘成身披虎皮斗篷,头戴常春藤花环,手执松果尖魔杖的勇武形象。



这位小姐姐同样出自英国画家约翰·柯里尔之手,名叫《戈黛娃夫人》。


好看吧,嗯。



鲁本斯是巴洛克艺术的代表人物,强调运动、颜色和感官,他的画作总有一种热情赞美人生的宏大气势。


画中的维纳斯体态丰腴健康,从镜中望向画外的姿态让人觉得自己仿佛也身处画中。而Kondakov就直接把维纳斯搬到了浴室里。


彼得·保罗·鲁本斯《镜中的维纳斯》


Kondakov将那些我们熟知或者眼熟的名画中的人物“抠”出来放进现代的场景当中,两个时空的矛盾瞬间迸发但创造的却是另一种难得的美。


神明们出现在日常生活的各种场合里,公共汽车,地铁,餐厅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看起来非常不可思议但又非常有趣。




NO.2


二次利用,也意义深刻!


艺术家并不满足于二维平面,他们甚至能让名画“立体”起来。


维也纳设计师Alper Dostal的作品「Hot Exhibition」汇集了数位世界大师的名作,在“艺术+夏天-空调”的创作理念下,将这些作品正在“融化”中的样子创作了出来。


炎炎夏日,没有空调的话,连画也会化了吧。实际上。这一组图片的创作目的在于引起人们对全球变暖引的重视,呼吁大家保护环境。



文森特·梵高《星夜》

雷内·马格利特《人子》

雅克-路易·大卫《拿破仑翻越阿尔卑斯山》
 
《记忆的持久性》(萨尔瓦多·达利)

《格尔尼卡》(毕加索)


大卫·阿尔法罗·西凯罗斯的自画像

除了艺术家的私人创作,名画还被拿来做公共宣传海报。

在日本,东京都营地铁、西武铁道和关西近畿日本铁道推出了“世界礼仪美术馆”宣传海报,将名画中的元素混合其中,意外合适又惹人会心一笑。


左图中,《呐喊》的小人一只脚跨进地铁里,另一只脚还在外面,面部惊恐扭曲,生动说明了不跟车门比速度的重要性。

右图则表明边走路边看手机的潜在危害——你可能会撞掉前面拾穗人辛辛苦苦的劳动成果哦。

爱德华·蒙克《呐喊》

让-弗朗索瓦·米勒《拾穗者》
 
下面一组图片则用浮世绘演绎通勤日常,借以告诫大家在地铁上应当遵守公共礼仪。

拖着大型行李箱移动时,请留心身旁的用路人。

顾及他人的座位使用权,勿过度占用空间。


低头族请注意!留意前方进站来车。

勿推挤!乘车秩序记下来:先下后上慢慢来。

上下班期间人潮众多,请将背包放置胸前。


相比于简单的广告标语,用浮世绘演绎不仅贴合日本传统文化,绘画形象也更加妙趣横生。




NO.3


艺术家都是PS高手?


如何让普通的游客照生动起来?


法国视觉艺术家Edoardo 有自己的答案。他在instagram上的自我介绍是:我只是把佛罗伦萨的所有东西都PS了。


他确实是这么做的。


在他的ins上随处可见享誉世界的著名景点和世界名画浑然天成的结合,一瞬间让人产生自己面对的到底是照片还是画面的错觉。


无可怀疑,Edoardo 对梵高有着超乎寻常的喜爱,他的许多作品都是借助这位艺术家的杰作完成的。


米兰大教堂+《星夜》(文森特·梵高)

 

梵高的《星夜》是其久负盛名的代表作品之一。


旋转、卷曲的星云与哥特式建筑的代表作米兰大教堂仿佛天生一对,后者高耸的尖塔一根一根插进云彩里,而教堂本身巍然不动,似乎稳稳坐在风暴眼中。


卡里尼亚诺宫+《星夜》(文森特·梵高)

 

圣母百花大教堂的圣母玛利亚教堂+《麦田中的丝柏树》(文森特·梵高)


教堂建筑本身的花纹与画作中旋转扭曲的纹理相似,二者仿佛同属一个世界。

 

米兰大教堂+《盛开的杏花》(文森特·梵高)

 

罗马竞技场+《罗纳河上的星夜》(文森特·梵高)


Edoardo巧妙处理了照片前景的水坑,叠加《罗纳河上的星夜》后,照片显得静谧温柔,好像是夏季雨后清新空气中的随手拍摄。


《罗纳河上的星夜》(文森特·梵高)


罗马竞技场+《午睡》(文森特·梵高)


这幅作品中的断壁残垣的罗马竞技场失去了雄伟之感,反而与画面中农民背靠的麦垛一样,更像是他们后院的一所人畜无害的建筑。


领主广场+《麦田群鸦》(文森特·梵高)


《麦田群鸦》原画以黑暗的天空和通往不同方向的三条路表达了梵高精神上的困扰,在Edoardo的作品中只保留了两条,尤其是中央的一条将视线吸引到后景中的主建筑上,夜空中飞舞的群鸦与罗马式风格的旧宫相得益彰,有一种诡异的氛围。

 

新圣母玛利亚广场+《播种者》(文森特·梵高)

 

除了梵高外,从莫奈、毕加索到达利,甚至连葛饰北斋都是他的灵感来源。


米兰大教堂+《罂粟花田》(克洛德·莫奈)


同样是米兰大教堂,到了莫奈这里就成了悠闲田园生活的背景板。女子在花草中漫步,远处的雄伟建筑仿佛是她的家宅,一派贵族乡村生活景象。


安托内利尖塔+《格尔尼卡》(毕加索)


安托内利尖塔是意大利城市都灵主要的地标,塔内设有国家电影博物馆,也是世界最高的博物馆。灰色的天空作为幕布,仿佛正在上映一部名叫《格尔尼卡》的电影。

 

圣母百花大教堂+《由飞舞的蜜蜂引起的梦》

(萨尔瓦多·达利)


圣十字广场+《瓦解的时空》(萨尔瓦多·达利)

 

《瓦解的时空》是萨尔瓦多·达利对1945年的名作《记忆的持久性》的再创作。


在此版本中,原始作品的景观被水淹没了。水面之下向远处退去的子弹状图形象征着原子弹,表示尽管存在宇宙秩序,人类仍可能造成自身的破坏。


悬挂软表的橄榄树开始破裂,手表的指针漂浮在表盘上方,几个圆锥形物体以平行的形式漂浮在手表周围。


原始绘画中扭曲的人脸开始变形为漂浮在其上方的另一条奇怪的鱼。对达利而言,鱼是生命的象征。


将这幅画作置于自己作品的下方,仿佛在平静休闲的广场之下有什么正在蠢蠢欲动,照片本身也变得超现实起来。


《记忆的持久性》(萨尔瓦多·达利)

 

除了来自西方的画家和作品,Edoardo甚至也“请”来了东方的作品。

 

《神奈川冲浪里》是日本浮世绘画家葛饰北斋的著名木版画,于1832年出版,是《富岳三十六景》系列作品之一。


表现的是巨浪威胁神奈川外海的船只,船工们为了生存而抗争的图像,远景中是富士山。巧合的是,梵高非常赞赏这幅画,法国作曲家德彪西也受其影响创作出交响诗《海》(La Mer),并以其为封面。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预定于2024年发行的改版一千日元纸币也将采用神奈川冲浪里作为其背面设计。

 

佛罗伦萨+《神奈川冲浪里》(葛饰北斋)

 

 

《神奈川冲浪里》(葛饰北斋)

 


艺术家的想象力是无穷的
这些平常看起来高不可攀的名作走下神坛
开始变得生动有趣

艺术什么的
不就是得玩起来吗?
 

参考资料:
https://en.wikipedia.org/wiki/The_Disintegration_of_the_Persistence_of_Memory
https://www.instagram.com/sbracegram/?hl=fr
https://www.damanwoo.com/node/90327
https://www.damanwoo.com/node/90448
 




看一场艺术的展览   访一些有趣的人
推一个美好的物品  办一场文艺活动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印客美学 id:ink20160101
 商务合作 微信号   shaohe0102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印客美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